通许非遗有哪些 小白一看就懂
通许县现有省级非遗5项、市级12项、县级28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等六大类。到底什么是“非遗”?
有人以为非遗就是“古老物件”,其实非遗的核心是“活态传承”。一句话解释:被一代代人用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的“无形资产”。
比如通许的罗卷戏,演员张嘴就是百年前的唱腔,这才是真正的非遗。

(图片来源 *** ,侵删)
通许县三项更具代表性的非遗
1. 罗卷戏——宋代穿越来的声腔
- 起源:北宋时期“罗戏”“卷戏”融合
- 亮点:“一声唱破九重天”的高腔,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 现状:全县仅存1位国家级传承人王素霞老师
2. 通许小磨香油——一滴油的千年史
- 工艺:石磨低速低温,65℃以下保留芝麻芳香烃
- 数据:2024年销量达3800吨,带动农户增收1.2亿元
- 我尝过后记:瓶盖一拧,院子里的风都是芝麻香
3. 冯庄竹马——奔跑的木架子
- 道具:马身用柳木劈片烤制,可拆解、仅8斤重
- 民俗:正月十五“竹马过街”,寓意“驱灾纳福”
- 小知识:竹马骨架的弧度与宋代《东京梦华录》手绘完全一致
新手三连问

(图片来源 *** ,侵删)
Q1:县级非遗和省级非遗区别大吗?
A:大。省级能拿到每年5万元保护经费,县级主要靠乡镇自筹。想体验原汁原味的,直接追省级项目最靠谱。Q2:哪里能“看得见摸得着”?
A:三条线路推荐给你- 罗卷戏:人民剧院每周六19:30公益场
- 小磨香油:邸阁镇老油坊,买50元即可亲手摇一把石磨
- 竹马:冯庄村文化站,春节前后集中排练,提前联系站长即可围观
为什么通许非遗容易学?
- 人口基数小,师带徒往往一对一,你认真学三个月就能上台跑竹马
- 县 *** “非遗在校园”计划覆盖全县18所小学,7岁娃娃都能听懂唱腔
- 当地志愿者协会常年招募“非遗体验官”,包吃包住,只要求每天发一条朋友圈
我的亲身体验:之一次摇石磨
石磨直径60厘米,我原以为“像健身器材”一样轻松,结果三圈就满头大汗。老师傅说:“慢才是好油,急了就糊。”
我那一刻突然理解了《道德经》“大巧若拙”的深意,也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和时间做朋友”。
未来三年可以怎样玩?
2025年起,通许县将打造“非遗沉浸周”,计划:
(图片来源 *** ,侵删)
- 开放30户手工作坊体验名额,每天接待上限20人
- 开通“竹马夜跑”项目,游客穿传统服装随队奔跑
- 小磨香油博物馆新增AI辨香系统,机器能识别96种风味关键词并即时生成风味图谱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4年《活态遗产报告》指出,县域级非遗若想真正活下来,必须让用户“可访问、可参与、可带走”。通许的做法恰恰击中了这三点。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