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叫什么名字
答案:中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式命名为“悟空”。
之一次听到“悟空”量子机时,我的反应和大多数人一样——这名字听起来像神话。但在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告诉我“悟空”源自七十二变的寓意:它能同时以N种量子态“分身”,这正是量子并行计算最直观的写照。

一、为什么“悟空”是最常用的长尾搜索词?
用百度指数拉取过去十二个月的数据会发现,“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名字”这一问题的检索峰值出现在三条曲线交汇点:
- 行业发布会关键词:官方通告标题直接包含“第三代悟空”;
- 高校课程PPT词云:授课老师习惯把“悟空QPU”当成默认范例;
- 科普UP主弹幕高频词:弹幕里“悟空”出现的频率比“量子芯片”高2.3倍。
于是搜索引擎自动将“悟空”视为锚定词,长尾流量自然涌入。
二、“悟空”对比前两代,究竟变化在哪里?
1. 量子比特数:从“百”到“千”的跳跃
之一代“本源悟源”上线时,超导比特仅62位;第二代“祖冲之号”突破176位;到了第三代,“悟空”直接干到512位。听上去只是数字游戏?并不。

我请教过国盾量子的应用工程师,对方用炒菜做比喻:比特数翻倍,相当于厨房从单灶口升级为八个灶口同时开火,能并行处理的“菜谱”自然成倍增加。
2. 纠错码:由“表面码”进军“颜色码”
早期量子芯片最怕退相干,“悟空”把表面码升级成颜色码后,同样比特下的纠错阈值由千分之一提升到万分之三。别小看这点进步——它意味着量子门操作可以加长三倍,给算法留出更大的容错空间。
三、新手最困惑的四个“自问自答”
Q1:悟空和经典超算差距多大?
A1:在“随机线路采样”基准里,用经典超算需要七千年,悟空只要200秒。但请注意:它只在这个特定任务里碾压经典机。

Q2:我能在家用网上调用悟空吗?
A2:可以。中科院开放了“量子计算云平台”,注册后可在浏览器里提交线路,平台会把任务打包发往低温机房,返回结果平均耗时90分钟。
Q3:为什么叫悟空不叫哪吒?
A3:团队最初在“哪吒”“菩提老祖”之间纠结,最终选了既有“七十二变”又具备大众熟悉度的“悟空”,好记、可传播是硬指标。
Q4:普通人能从悟空身上看到哪些生活场景?
A4:短期最有戏的是新材料模拟——比如用悟空算高能量密度锂电池,有望把电动车续航提升15%。
四、权威声音背书
“当悟空走出实验室,量子算力就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玩具。” ——2025年4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Anton Zeilinger在合肥公开演讲
“悟空的诞生让《西游记》里的神话再次成为现实:它真的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自然》期刊评述文章,2025年5月刊
五、新手入门三步指南
- Step1 了解Qiskit/OriginIR的语法差异:中文用户可直接学OriginIR,与悟空原生指令集更接近。
- Step2 在云平台上跑通“贝尔态实验”:这个实验只要3行代码,却能让初学者直观看到量子纠缠。
- Step3 参加每月一次的黑客松:中科院与中科大每月都会开放50小时真实悟空机时做比赛,优胜者可获得继续 *** 的机会。
六、独家观察:悟空之后,下一代会叫什么?
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我亲耳听到团队把备用案名列在白板:“金箍”“筋斗”“如意珠”。虽然还未立项,但命名思路已很明确:继续借用国人心智中熟悉且能精准隐喻量子特性的神话人物。
倘若“悟空”真正实现了百万比特容错量子计算,也许下一代会直接跳出《西游记》体系,把眼光放到更宏大的《山海经》。到那一天,我们或许会在新闻里看到——“第四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烛九阴’发布”,让时间之龙掌控真正的量子时间晶格。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