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英文翻译最常见说法)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2

非遗英文翻译最常见说法

答案:最地道的英文表达是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 ICH

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直接译成 Non-material Culture?

英文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英文翻译最常见说法)-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刚接触翻译时,我常把“非遗”逐字译成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结果外教一脸问号。原来国际通用的是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因为 UNESCO 早在 2003 年《公约》就正式定名,逐字翻译不仅不地道,还易被判定为语义错误。


权威出处验证:UNESCO 术语库

打开 UNESCO ICH 官方网页(https://ich.unesco.org),首页左上角搜索框输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无一例外指向 ICH。这是全球 180 余成员国认可的法律表述,任何替换都算“自创词汇”。


新手易犯的三类翻译误区

  1. 逐字堆砌:把“非物质”译成 immaterial/ non-material,虽没语法错误,却缺乏官方背书。
  2. 词性错位:把“遗产”用property替代,property多指可买卖的物品,而heritage强调世代传承。
  3. 缩写混用:ICH 只在学术或 *** 文件里出现,面向大众时之一次出现仍需写全称。

场景一:写学术论文怎么落地?

英文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英文翻译最常见说法)-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开篇之一句这样写:
“This study adopts UNESCO’s term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CH) to examine …”
括号内缩写出现后,后文即可放心用 ICH,既节省字数又显专业。


场景二:旅游文案如何接地气?

目标读者是外国游客,就别让缩写出现。可以直接:
Taste 300-year-old tea art from China’s living heritage.
Experience the intangible traditions that locals still practice daily.

living heritage/ cultural traditions 替代缩写,口语化且易懂。


延伸:中国名录英译官方模板

中国国务院非遗官网提供英文版目录,命名规则统一:
Kunqu Opera –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个人见解:若需突出“被联合国列入”,可加 UNESCO-Listed,例如 “UNESCO-Listed Kunqu Opera”。注意连字符不能丢,否则可能被判定术语错误。

英文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英文翻译最常见说法)-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快速对照表:中文词汇 → 推荐英译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National-level inheritor of ICH
  • 生产性保护 → productive safeguarding(引自《UNESCO操作指南》译法)
  • 非遗工坊 → ICH workshop/ community workshop

引用《红楼梦》做文化注脚

曹雪芹借贾母之口说“世事洞明皆学问”,翻译亦如此。若把“湘绣”粗暴地译成 Hunan Embroidery,少了 cultural context;若加上一句“a craft once patronized by the imperial family in the Dream of Red Chamber era”,既交代历史又唤起共鸣。


数据洞察:谷歌趋势一年热度

过去 12 个月,“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全球搜索量同比提升 37%。细分到国家,越南、韩国、中国位居前三,侧面反映亚太地区对文化认同的重视。新站若用这一术语做长尾,“how to pronounc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可抢占语音搜索红利。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