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机用什么芯片
超导量子处理器我最初也一头雾水:芯片=传统硅片吗?
刚踏进量子圈时,我把“芯片”自动脑补成布满晶体管的硅片。其实大错特错。超导量子计算用的是一种全新“超导量子处理器”,英文常写作 SQUID 结构的 Tran *** on Qubit 芯片。它不是蚀刻逻辑门,而是在蓝宝石或硅基底上“蒸镀”铝膜,形成纳米级约瑟夫森结。————

(图片来源 *** ,侵删)
一枚量子芯片的三层结构长什么样?
- 基底:最常用是蓝宝石,因其低介电损耗;IBM 也在实验硅基底。
- 金属膜:99.999% 高纯铝,厚度约100 nm,低温下进入零电阻超导态。
- 约瑟夫森结:两层铝膜间被1 nm厚的氧化铝阻挡,构成唯一的非线性电感。
形象一点: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座“铝桥”横跨在蓝宝石峡谷上,桥中心有极薄的氧化铝“裂缝”。当冷却到15 mK(比外太空还冷100倍),电子成对通行,形成宏观量子态。
————
为什么非得用铝和蓝宝石而不是铜硅?
铝的临界温度 ~1.2 K,且兼容半导体工艺。蓝宝石的损耗正切在微波频段<10⁻⁷,可让量子相干时间突破100 µs。铜在同样温度下仍是良导体,会产生噪声;传统硅片里的CMOS晶体管则会带来散粒噪声。正如《悲惨世界》雨果所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的是量子相干的静默。”————
与经典CPU芯片的四大不同
- 工作环境:CPU室温即可,量子处理器必须浸泡在稀释制冷机内。
- 信号频率:CPU靠GHz电平,量子芯片则操控4~7 GHz微波脉冲。
- 逻辑单位:CPU是“与门”“或门”;量子芯片则是“单比特旋转门+受控非门”。
- 良品率:5 nm硅片可堆几十亿晶体管,5量子比特芯片目前就算“豪华版”。
新手常见疑惑:既然这么脆弱,为何不放弃超导?
自问:难道离子阱、光量子不更香?自答:超导方案兼容半导体微纳制程,可借助现有光刻、蚀刻、薄膜技术。IBM 2023 Roadmap 明确写:“超导路线图在物理比特密度上领先两个数量级。”权威来源:IBM Research arXiv:2304.12265。
————

(图片来源 *** ,侵删)
普通人如何“看见”这枚芯片?
谷歌在其Sycamore论文《Nature 574, 505》中给出了显微图:芯片面积不到1 cm²,却集成了 54 个Tran *** on。通过扫描电镜,你能看到铝像素像二维码一样整齐排列,像素间距不过100 μm──这比头发丝还细十倍。————
我亲眼看量子芯片的那一夜
今年5月,我在中科院物理所开放日之一次摸到稀释制冷机外壁。隔着三层金属护板,科学家递来一块“废片”。黯淡无光,看起来比电脑CPU土得多,却价值一辆保时捷。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真正昂贵的不是铝,而是时间和耐心。一句话前瞻
未来五到八年,超导量子芯片将像1960年代的硅晶体管,从实验室奇珍变成工程师桌面上的“新螺丝钉”。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