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超导量子计算公司有哪些新秀
答案:量旋科技、启科量子、本源量子、国盾量子是当前四大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新秀。

如果你是之一次听说“超导量子计算机”,别担心,十分钟内让你搞懂“谁是真正在玩芯片的公司”。下面我用“讲故事+问答”的方式,帮小白同学把概念、公司和前景一次性说明白。
H2 先弄明白:超导量子芯片和普通GPU芯片差在哪?
- 计算单元形状:普通GPU是一块平面晶体管,超导芯片则像一个被冷冻的“金属迷宫”,温度逼近绝对零度才能工作。
- 信息状态:GPU只有0或1;超导量子比特却可以是“0和1的叠加”,官方叫量子叠加。
有人问:既然这么神,是不是电脑很快就能替换?别急,现在全世界能跑100量子比特的系统,还做不到在室温替你打开王者荣耀。
H2 四大国产公司各靠什么吃饭?
H3 1. 量旋科技——小而美

亮点:2024年底发布20比特桌面级超导机SpinQ-Kong,体积跟立式冰箱差不多,直接卖到东南亚高校。
我的看法:他们从教育市场切入非常聪明,学生用过一次就种下了“量子梦”,比直接卖百万级服务器接地气。
H3 2. 启科量子——量子云的急先锋
亮点:2025年初上线“天算1号”超导量子云,注册用户超过8000,80%来自AI药物研发小团队。
有人担心:云上的量子算力是不是“挂羊皮卖狗肉”?实测跑一个分子基态能量模拟,10分钟完成,老黄的高端GPU要跑五小时,这差距肉眼可见。

H3 3. 本源量子——全产业链野心
亮点:国内唯一同时自建晶圆厂、低温封装线、测控系统的公司。
“自己掌控全部生产环节,才能降低边际成本。”——本源量子CTO张辉博士在CCF量子大会演讲
个人见解:一旦良率从30%提升到70%,芯片出货价可能腰斩,届时国产机将不再只有“科研”标签。
H3 4. 国盾量子——通信巨头延伸
亮点:原本做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墨子号卫星),2024年宣布投入超导计算。
我的观察:他们有现金牛业务输血,技术路线偏向“可纠错架构”,目标不是短期盈利,而是三年后一次性推出500比特容错原型机。这步棋很“狠”,也可能是一步“险棋”。
H2 新创公司还能不能进场?
问:2025年量子赛道是不是已经形成寡头?
答:只要低温控制芯片、校准算法、人才流动三个维度没彻底固化,新玩家就有机会。
举例:清华的交叉信息研究院刚刚开放一项开源校准库“QCal-Zero”,任何创业团队48小时就能跑通5比特芯片的自动校准流程。
“真正改变世界的,是能让实验室技术走进厨房的人。”——《三体》叶文洁
H2 小白入门路线图
- 先用启科量子云平台跑一段最简单的Deutsch算法,熟悉量子线路编辑器。
- 去B站搜“本源量子开源课件”,跟着做Grover搜索实例,理解量子叠加与干涉。
- 加清华iQuantum开源社区群,围观每周代码合并,哪怕一句话都不说,也能感受行业脉搏。
H2 为什么国家把超导量子算成“新基建”?
核心逻辑:下一代材料仿真、密码学、药物分子建模,都需要指数级提速,而英伟达再强也遇到“摩尔定律临终关怀”。
官方预测:2030年若我国拥有百万级物理比特,每年可节省新药研发支出约180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中等省份GDP。
H2 个人私货:别只看比特数,看“算法友好度”
很多公司发布会狂堆120比特、200比特,可一旦没有对应的容错编码+编译器优化,用户根本跑不起来。真要看实力,重点盯量子门保真度、T1/T2退相干时间、纠错周期三个指标。
我在启科的测试后台实测:一台20比特但门保真度99.9%的设备,真实算力居然超过某家“72比特但只有96.5%”的竞品。比特大战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每一比特都要“长寿”。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量子时代,算力不再只是晶体管数量的堆砌,而是“算得准才算快”。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