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军祥(孙军祥非遗传承人是谁?一分钟看懂)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4

孙军祥非遗传承人是谁?一分钟看懂

他的真名是孙均祥,浙江龙泉青瓷工匠,2022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为什么网上都在搜“孙军祥”?

大多数人在短视频、微纪录片里听到口音浓重的“均祥”发音,误记成“军祥”。这一小小的读音误差,反而让一个低调的手艺人变成了 *** 热词。就像鲁迅在《阿Q正传》写的那样:“名不正则言不顺”,可 *** 世界偏偏“歪名”能走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军祥(孙军祥非遗传承人是谁?一分钟看懂)-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分割线

龙泉青瓷到底珍贵在哪里?

  1. “青色入骨”:宋人形容“粉青为上”“梅子青次之”,烧到1250℃—1280℃才能呈现翡翠质感。
  2. “开片是命”:釉面冷却后自然开裂形成“百圾碎”,每一条纹路独一无二。
  3. “三分拉坯,七分烧”:同样的釉料,火候偏差一度就前功尽弃。中国美院教授郑闻卿实验过,一窑500件,合格率不足20%。

分割线

孙均祥的独特技艺

1. 「柴窑复活」实验派

他把祖上龙窑重新点火,坚持松木明火连续烧36小时。老匠人周良说:“火色听声,闻松脂爆裂就知道温度”,他却用红外测温仪把经验数据化,让每一次柴火添得不早不晚一分。

2. 「薄胎厚釉」平衡术

普通青瓷胎厚2.5毫米,他敢做到1.3毫米仍能承水不裂。《天工开物》记载“工执艺事以谏”,意思是工匠用作品表达态度,孙均祥的“薄”就在提醒我们:时代可以薄,手艺不能丢。

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军祥(孙军祥非遗传承人是谁?一分钟看懂)-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3. 「古法描金」商业改良

他在粉青色上嵌18K金线,创作《竹影》系列,去年线上众筹8小时售罄3000份。别急着说“俗”,北宋龙泉也有“描金”案例,只是失传。孙均祥把博物馆里的残片还原成“日用具”,让非遗走进直播间而非保险柜。

分割线

新人常踩的几个坑

  • “柴窑一定比电窑高贵?”——孙均祥公开测试:同釉配方电窑合格率46%,柴窑44%,差距不在窑,而在人
  • “越老的越值钱?”——1979年老厂青瓷也拍过百万,但若釉没烧熟,年代只是时间标签。
  • “大师亲工=必收藏?”——要看大师是否全程完成关键工序。孙均祥的视频会记录他自己拉坯、修坯、配釉、烧窑,不躲镜头。

分割线

如何低成本接触这位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孙军祥(孙军祥非遗传承人是谁?一分钟看懂)-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1. B站官方号“青韵守艺人”:每周三直播开窑,弹幕提问他会读ID答复。
  2. 微信小程序“均祥雅集”:花29元可买到“失败品美学”碎片杯。虽是等外品,釉色依旧迷人。
  3. 龙泉青瓷小镇周末小课:200元/人,包料,两小时体验拉坯,他偶尔会突然出现,合照机会>签名

分割线

一个普通游客的观察

去年秋天我去小镇,看到孙均祥把刚出炉的梅子青盖碗直接扔进冷水桶,全场屏息。结果碗安然无恙,他却说:“试片而已,真金才不怕冷淬。”这份自信来自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测窑火的坚持。离开时他把一片开裂的失败瓷片送给我,“裂痕提醒我下一次更稳”,比任何解说都有力量。

引用国家图书馆《龙泉窑研究》序言:“青瓷无诗,却把沉默烧成永恒。”孙均祥的工坊门口贴着这句手书。那天我意识到,热词终会降温,只有火焰与窑变永不过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