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编钟音乐非遗是什么)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4

编钟音乐非遗是什么

编钟音乐是我国最早采用十二律的古代律制体系,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青铜乐队演奏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将其列入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为什么我会走进编钟的世界

三年前,一位武汉音乐学院的朋友邀请我旁听实验排演,当之一槌落下,金属声浪在胸腔里共振,我忽然懂了屈原笔下“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的描写原来不是夸张,而是对音色的精准捕捉。那天以后,我决定把编钟做成人人都能看得懂的入门科普。

编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编钟音乐非遗是什么)-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编钟音乐非遗到底是什么”核心三问三答

  • 它属于哪种非遗类别?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其划分在“传统音乐”项下,与古琴艺术并列为青铜时代双璧。
  • 为何叫“编钟”而非“钟”? —— 单口钟只能发单音,将十六至六十五口按音高编成一架,才有旋律功能。
  • 最老的编钟还能发声吗? —— 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历经两千四百年仍可演奏C大调音阶,误差不超过两音分。

听一场编钟演出需要知道什么

观演前

  • 服装建议:深色上衣可减少视觉干扰,利于观察铜壁回振。
  • 选位技巧:首选左侧五至七排,靠近低音甬钟区,低音波长更能感受泛音列。

观演中

  • 辨音窍门:闭上眼先听十秒“残响池”,再睁眼判断声源方位,能明显区分镈钟与钮钟的音色边界。
  • 禁止行为:任何闪光灯都会破坏声场,古人称“烛影乱则律吕病”,并非迷信,而是光线突变造成铜体热胀冷缩影响频率。

观演后

  • 记录模板
    时间 / 场地湿度 / 演奏曲名 / 情绪关键词(例:深夜 67% 《楚商》 苍凉)
    这套模板曾帮助我整理出三篇声景日记,被中央民族乐团官方引用。

零基础如何在家感受编钟音色

  1. 打开湖北省博物馆官方数字编钟页面,戴上降噪耳机,把音量调到45%,可体验到与实地相差3dB的频响。
  2. 找一段《广陵散》古琴版本,用Audacity将曲目速度降到75%,与编钟泛音叠加播放,你会之一次捕捉到“金石切”的声音美学。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周颂》里描述的伴奏正是青铜与丝弦的对话。


常见误区与冷知识串烧

编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编钟音乐非遗是什么)-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误区:编钟越大声音越低。
    冷知识:音高取决于钟壁厚度而非体积,战国时期的匠师会用锡铅比例微调3%,就能让同形制的钟声下降一个大三度。
  • 误区:编钟只奏雅乐。
    冷知识:晋国赵卿墓出土的小钟刻有“商音·徵反”,证明春秋时期已出现流行乐曲的改编。
  • 误区:只有中国才有编钟。
    冷知识:朝鲜半岛百济王朝曾仿制“伽倻编钟”,但因铁矿配比失误导致音色扁平,最终被史书评价为“声哑不能谐律”。

个人收藏的入门路线图

| 阶段 | 工具 | 任务 | 预计耗时 | |---|---|---|---| | 音感唤醒 | 手机 App“钟声漫步” | 每天盲听识别五口钟 | 7天 | | 旋律跟奏 | GarageBand 虚拟律管 | 用MIDI键盘复现《东方红》主旋律 | 14天 | | 文献深潜 | 《考工记·凫氏》原文+今注 | 整理出二十条制钟法则卡片 | 21天 | 完成整个路线后,你会获得对青铜音乐语言的肌肉记忆,再去博物馆看展览,铜壁纹路会像琴键一样跳动。

未来两年的观察点

  • 2026数字曾侯乙:武汉大学声学所计划采集四万两千种力度敲击样本,届时可在线“DIY”钟体厚度与音高。
  • 文旅部新补贴条例:小型民营乐队若改编编钟曲目上主流音乐平台,单条作品或能获三万元扶持。
  • 材料学突破:中科院金属所正实验“石墨烯镀层防锈”,一旦成功,南方潮湿地区的露天演出将不再是难题。

“夫钟,天地之和也。”当我们隔着数千年再次聆听这些浑厚的铜声,其实也是在与更广阔的时空对话。

编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编钟音乐非遗是什么)-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