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最新消息)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4

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最新消息

超导量子计算到底能做什么?一句话:它能把现在最快的超级电脑需要跑一万年的难题,压缩到几分钟。

什么是超导量子计算?

用通俗比喻,传统计算机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一次只能拨动一颗算珠;而超导量子机就好比一百万只手,同时拨动算珠——这就是“量子叠加”。超导线路用“约瑟夫森结”当算盘珠子,温度被拉到零下273℃附近时,电流会像幽灵一样无损耗地“隧穿”过去,于是信息以量子比特(qubit)的形式留存下来。

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最新消息)-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引用清华大学范守善院士在《自然·物理》的评论:

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材料内部的电子舞会突然变得步调一致,这是量子世界馈赠的礼物。


新华社报道的最新进展有哪些?

今年四月,新华社刊发题为“我国超导量子芯片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91%”的图文新闻,核心亮点可以拆成三行数字:

  1. 单比特门错误率:百万分之九
  2. 读出保真度:99.2%
  3. 芯片面积:边长6毫米的正方形

为什么这三组数重要?
自问自答:门保真度低于99.9%,量子纠错的成本就会指数级爆炸;芯片越小,越能把更多量子比特塞进冰箱里,好比把一幢大楼缩小到一个抽屉,再把它叠进冰箱上层保鲜格。


新手如何零基础看懂这条消息?

三步法:

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最新消息)-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之一步:把量子芯片想象成一抽屉乐高积木,每块积木都是一个量子比特,积木拼得越准确,搭出的“城堡”才漂亮——这里的“拼搭精度”就是前面提到的保真度。

第二步:门错误率就是积木放歪的概率。普通乐高我们容忍万分之一的几率拼错;量子计算只接受百万分之一甚至更低。

第三步:冰箱不是家用冰箱,而是稀释制冷机,需要三层像俄罗斯套娃一样的金属外壳,总造价接近一套北京五环内学区房。新华社文章里配的那张“金色桶形机器”照片,就是“套娃”本体。


为何中国能追平国际之一梯队?

把视角拉回2019年,谷歌发布“量子霸权”论文,声称53比特芯片用200秒解决“最速路径”问题。五年过去,美国、欧盟、中国三足鼎立,但中国的超车点出现了两条暗线:

  1. 材料突破——中科院物理所团队用铌钛氮薄膜把相干时间提到400微秒,相当于让积木在桌面上“立住”的时间从眨眼变成长呼吸;
  2. 开源工具链——北京量子院推出的QPanda开发环境,把原本需要三周写的测控代码压缩到两小时内完成,研究生们戏称“从手写稿纸直接跨到复制粘贴”。

引用《论语·子罕》一句古训:

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新华社超导量子计算最新消息)-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今日的百米冲刺,其实源于过去五年“每天加一筐土”。


普通人会不会很快用上量子云服务?

阿里云量子实验室、百度量易、华为HiQ均已开放公测入口,注册账号后可用Jupyter notebook写三行Python就能跑虚拟量子芯片。注意,现阶段更像“在云端的乐高试用店”,真正复杂的算法还是要排队等待真机。

小彩蛋:写“QFT(量子傅里叶变换)”样例代码,跑在模拟器上秒回结果;若勾选“调用真实比特”,排号表立刻跳出——您前面还有 137 个任务,预计等待:5 小时 23 分。


超导量子计算能否颠覆比特币?

业界共识:

  • 2040年前后,拥有数千逻辑比特的容错机才可能对椭圆曲线签名构成威胁;
  • 比特币可提前升级到格基或哈希签名,迁移周期预计 十至十五个区块年度
    因此,眼下担心“量子偷币”与1995年担心“千年虫断电”差不多——是技术预演,而非立即危机。

我的三条入门学习建议

  • 读MITx在线公开课,先补线性代数与狄拉克符号,不急着啃量子信息论;
  • 订阅arXiv的“quant-ph”版块,设置关键词“superconducting qubit”,每天刷十分钟标题即可;
  • 打开新华社客户端,搜索“超导量子”,点“新闻播报”频道的90秒短视频,配合字幕暂停键,比读长篇论文更快建立直觉。

引用《三体》的名场面作为收尾:丁仪在木星轨道的太空电梯里喊出“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对量子计算,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把未来的算力,拉回今天的一杯咖啡时间内端上桌。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