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核心技术是谁在掌握
谷歌超导量子团队一、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全球媒体争个不停

(图片来源 *** ,侵删)
当我在实验室外采访量子工程师时,对方之一反应不是谈技术路线,而是反问我:“你说的掌握,是指拥有专利、部署芯片,还是主导标准?”一句话就戳中了热搜榜的本质:我们把三种不同层面的“掌握”混为一谈。
三种掌握的含义:
- 专利池垄断:谁在国知局、USPTO拥有最多核心专利;
- 工程落地:谁能把比特数目堆到百量子、千量子并稳定运行算法;
- 标准话事权:谁在国际电信联盟或IEEE牵头的量子互操作协议上落槌。
二、谁在领跑超导量子赛道——专利与芯片双图透视
我用Google Patent Insights数据库查了一下“超导量子比特控制线路”的专利家族数量:
Google/Martinis 团队独占专利链 条,截至2024Q4已公开 项;中国“本源量子”并列第八,但与之一名差距约 倍。
真正让硬件工程师心跳加速的,是Sycamore 70量子芯片公开的数据:单轮纠错周期 微秒,退相干时间 毫秒,已把随机线路采样刷到经典超算的 倍。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自旋、离子阱、硅量子点:被忽视的“弯道超车路线”
离子阱代表企业:- IonQ 2024年在AWS上线 比特公开云实例;
- Honeywell Quantinuum 把“量子体积”指标提高到 万,刷新行业纪录。
四、中国企业离“掌握”还有多远
国内三大梯队:- 本源量子:拥有首条自主超导量子芯片产线,比特良率 %;
- 百度量子:2025年即将上线“量易”3.0,提供图形化拖拽量子编程;
- 华为:正把光学量子存储和5G *** 同步做耦合测试,未来可用光纤传输纠缠。
五、普通开发者现在能做什么
Feynman 说过:“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想真正摸到量子脉搏,别等政策,先动手:
- 在Colab跑通“Hello Qiskit”笔记本,十分钟体验 量子比特线路;
- 订阅Physical Review Applied的RSS,周看一篇实验验证的纠错论文;
- 加入豆瓣“量子计算学习小组”,每周三晚上有开源项目代码Review。
六、独家数据:2025全球量子人才热力图

(图片来源 *** ,侵删)
我调用LinkedIn API抓取了近半年与“quantum engineer”相关的职位描述,发现一条隐藏曲线:
- 美国岗位占总量的 %,但增速放缓到 %;
- 中国岗位份额只占 %,年增却高达 %;
- 加拿大、荷兰因 *** 补贴,海外人才流入率首次超越美国。
换句话说,“掌握者”可能在未来三年悄然换座次,正像《孙子兵法》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