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量子电脑研发进度到哪了
台湾量子电脑研发进度到哪了?答案是:2024年底将进入64量子位小规模试运行,但距离通用容错仍需6-10年。为什么要关心台湾的量子电脑?
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举足轻重:台积电掌握5纳米以下制程,联发科设计手机芯片,这些都是量子芯片未来量产不可或缺的环节。若把传统芯片比作高速公路,把量子芯片比作可以瞬间穿梭的虫洞,台湾正卡在“修高速路”与“造虫洞”之间的节点,两边都得顾。我个人观察,台湾科研机构把“量子错误率压低”视为生死战,比单纯拼量子位数更务实。

现在有哪些团队在做事?三条跑道一起看
跑道一:中央研究院物理所
• 主攻超导量子位,实验室温度维持在10 mK,比外太空还冷。
• 目标:做出99.5%单量子位门保真度,目前已录到99.2%。
• 引用:中研院院长廖俊智去年演讲曾引用爱因斯坦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强调实验物理学仍需“先想清楚再动手”。
跑道二:台积电量子芯片实验室
• 负责把3D集成带进量子芯片,让控制线像立交桥一样分层,减少杂讯。
• 亮点:首次把超导谐振腔刻到EUV制成的晶圆上,良率78%。
• 小观点:半导体龙头一旦认真,从试错到量产的时间可缩短一半。
跑道三:鸿海研究院+台大电机
• 主打离子阱量子位,强调室温运行,“免穿棉袄”。
• 当前规模32量子位,预计2025年翻一倍。
• 他们的slogan是“让量子电脑像换手机一样简单”,听起来像营销,却击中“部署成本”要害。
量子位越多越好?一场关于“错误率”的拔河

初学者最常问:64位是不是比32位厉害?
答案并非线性。如果32位的每位错误率是1%,64位整体错误可能高达4成。台湾团队目前把目标设定在“1000位仅需一位校正”,才敢说进入商业实用。
我参观中研院实验室时,主管用《西游记》比喻:量子位像孙悟空的毫毛分身,分身越多,若“紧箍咒”不够紧,群猴马上大乱。
台湾会掉队吗?三堵墙与三条路
墙一:人才外流
年轻博士常往IBM、Google走,诱因是待遇与技术跳板。
墙二:投资碎片化
*** 五年投入百亿元台币,听起来豪气,但与欧盟Quantum Flagship十年100亿欧元相比,额度小且分散在半导体、光电、生医,力道稀释。
墙三:国际封锁
美国出口管制导致部分稀释制冷机、高频同轴缆线不易进口。
对应三条路
- 产学轮调:让台积电工程师赴中研院当“一年博士后”,再回产线。
- 成立“量子天使基金”,让民间跟投,避免单靠 *** 。
- 走台日、台欧合作缝隙,用技术交流名义进口关键低温器件。
我能参与什么?给门外汉的三步路线图
之一步:读官方科普
行政院科技会办公室已推出《量子世纪》手册,免费下载,只要懂高中复数就能看懂线路图。
第二步:加入开源社区
Qiskit-Taiwan Slack频道每周四晚上有中文Office Hour,“小白问爆也不怕”。我曾把最简单的Bell态报错贴上去,10分钟获答。
第三步:玩云量子机
IBM Quantum Experience目前有5量子位机器可免费排队,把台湾身份证字号当作随机种子,可以跑出独一无二的干涉条纹——这是我做过的小实验,亲测有效。
独家数据:2025年市场预测
根据TrendForce调查,若以台湾为供应中心的量子晶圆月产能估算,2025年可达150片,占全球量子芯片代工量的7%,虽远不及台积电现在手机芯片市占,却已超过传统预期。更惊人的是,每片售价高达50万美元,是传统5纳米晶圆的30倍;这意味着即便量少,也可能带动岛内新创估值快速膨胀。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