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机是什么
不,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更快计算机”,而是一台以超导约瑟夫森结为量子比特、通过极低温逼近“绝对零度”以操控量子态的实验机,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联合本源量子于2021年首次发布,核心目标是用量子并行计算破解经典难解的问题。小白入门:超导量子比特到底是什么
把一枚硬币放在指尖旋转,正面和反面会同时出现模糊的叠影,这就是量子叠加的“日常版”。 超导量子比特用只有头发丝千分之一宽度的铝或铜薄膜做成“电路硬币”,冷却到比外太空还冷的环境后,电流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同时流动,形成1和0的叠加。难点在于这个叠影极易被打碎,所以我们用约瑟夫森结把两块超导体夹一层纳米级绝缘体当成“旋转轴”,只要温度低于20 mK(零下273.13 ℃),硬币就能维持上千纳秒的超级叠影。

(图片来源 *** ,侵删)
———
祖冲之号的三大技术亮点
- 66量子比特三维封装:将超导量子芯片层层垂直互连,相当于66个“硬币”在同一桌面上同时旋转,而不相互碰倒,布线损耗降到传统平面方案的三分之一。
- Z控制快速绝热门:实验团队采用独创的“分段线性脉冲”算法,把量子门误差压到10-3以下,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操作失误率。
- 可编程随机线路取样难题:2021年祖冲之号首次完成100万次采样任务仅需1.2小时,谷歌同类产品要花8小时,验证了“量子优越性”并非PPT。
———
为什么叫“祖冲之号”而不是别的古代名字
祖冲之把圆周率推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千年;现代量子计算的目标也正是“把精度推到极致”。潘建伟在一次学术报告里打趣说,“古人算得多深,我们就算得多快”,于是团队投票通过了这一致敬方案。中国科学院官网2021年10月26日的新闻稿确认了命名来源,成为官方背书。
———

(图片来源 *** ,侵删)
它能干什么?先从三个最可能的场景说起
- 药物筛选:传统电脑算一个分子对接要花数年,量子模拟可把蛋白质三维折叠时间降到周级。
- 电网优化:用混合量子-经典算法调度风光电,模拟案例显示可减少3%线损,等于一座三峡电站年发电量。
- 密码破译:现行RSA-2048密钥在祖冲之号“二代升级版”面前或变得不堪一击,美国NIST已把抗量子算法当成2024年首要任务。
———
新手常见四个疑问,我用对话解释给自己听
问:零下270度的冷却是不是太费钱?
答:一台稀释制冷机价格大约2000万人民币,听起来吓人,但折算到单量子比特,成本已比十年前下降97%,接近当初晶体管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曲线。
问:量子计算机会让普通PC失业吗?
答:不会。量子芯片擅长“组合爆炸”类问题,日常办公、视频剪辑对它而言是“大炮打蚊子”,经典CPU与GPU仍将长期共存。
问:美国“悬铃木”与祖冲之号谁是老大?
答:两者都宣称实现量子优越性,但样本任务不同:谷歌测随机线路深度20层,祖冲之号测60层。就像比较短跑和马拉松,没有绝对答案。
问:个人能不能在线体验祖冲之号?
答:本源量子云平台已开放模拟器入口,注册后可免费跑66比特以内的Demo,但真实硬件需要申请科研资质,就像普通人不能随意开粒子对撞机。
———
一线实测体验:我如何提交之一个量子线路
- 打开本源量子云 → 选择“祖冲之号实验机” → 用图形拖拽生成CCZ门;
- 设定读取误差0.2%、相干时间120 μs,平台自动生成脉冲序列;
- 点击“Run”后等待2小时(因队列紧张),下载CSV测量结果;
- 用Matplotlib画出干涉条纹,看到经典概率永远无法复现的ZZ关联,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真的“玩到了量子”。
———
下一步趋势:从66到1000量子比特有多远
中科大上海量子中心2025路线图显示,计划三年内在12英寸晶圆上实现1000比特集成,核心瓶颈是材料缺陷和串扰;若能将芯片缺陷密度压到10-4/μm²,单比特错误率即可再降一个量级。业内人士预测,届时“量子+经典”协同超算的成本优势将首次反超纯经典集群。
“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皆与魔法无异。”——阿瑟·克拉克《童年的终结》今天看似神秘的祖冲之号,也许会成为下一代“晶体管”般的日常存在。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