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和量子计算机的区别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小白最困惑的三个问题

1. 为什么总说它们“像又不像”?

超导和量子计算机的区别-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计算≠量子计算,就像自行车和火箭都会行驶,但本质完全不同。超导技术只是把传统的硅芯片换成在极低温下电阻为零的超导材料,比特仍然只能表示0或1。
量子比特则可以是0、1或两者的叠加,还能彼此纠缠。简言之:超导计算机把电“省到极致”,量子计算机把信息“算到极致”。


把复杂概念拆成厨房场景

2. 如何秒懂“比特”与“量子叠加”?

自问自答:
:冰箱里只有一颗番茄,到底做汤还是炒蛋?
:经典思维只能选其一;而量子番茄在同一瞬间既在汤里也在炒锅里,这叫叠加态
超导设备就是让番茄更省电地跑进汤或炒锅里;量子设备则让番茄同时出现在两边,直到你真正尝一口才锁定结果。
引用狄拉克在《量子力学原理》的原话:“自然并不真的关心我们能否想象叠加。”


硬件层面的天壤之别

超导和量子计算机的区别-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3. 温度、成本、体积的差距

  • 超导主机:常见液氦4~10 K,IBM、英特尔用10 mK级稀释冰箱,成本百万美元,整机像卧式冰柜。
  • 量子芯片:Google Sycamore 53 量子比特需在15 mK以下运行,仅指尖大小的晶圆四周绕满镀金铜线,制冷机三米多高。
  • 家用可能性:超导服务器五年内或能缩小进IDC机柜;通用量子机十年内仍像机房里的“蓝鲸”。

错误率与纠错技术

4. 超导计算几乎零错误,为什么量子机却谈“纠错”色变?

超导逻辑门利用约瑟夫森结,信号只存在0或1,比特翻转率<10^-20。量子门因为叠加容易塌缩,错误率约10^-3。
中国科技大学的潘建伟团队在光子体系实现“拓扑量子纠错”,《Nature》刊文称需万级物理比特才能得一个逻辑比特,意味着现阶段百万美元也买不来真正可用的“一位”。


真实商业落地的战场

5. 金融、制药、人工智能谁先尝到甜头?

  1. 超导服务器:摩根大通2024年试用Rigetti 80量子比特机跑风险评估,实际仍用混合算法;主要价值在于节省30%电费。
  2. 量子算法:罗氏与Cambridge Quantum Computing合作,用量子模拟锁定阿尔茨海默病关键蛋白,时间从年压缩到月。
  3. 个人预言:2027年起,超导芯片或许先占领云厂商的“绿色机房”;真正的量子霸权仍属于国家级的超算中心。

中国古籍中的提前对照

6. 《墨子》早就暗示量子并行?

《经说下》有云:“尺之端,或前或后”,类似量子比特既前又后的“叠加”。墨子对光学的研究被李约瑟称为“前量子思想”。用现代眼光回看,两千多年前的逻辑悖论竟与今天谷歌团队追求的“并行宇宙计算”暗合。


给入门者的三把钥匙

之一把:先把“超导芯片”想成升级CPU,别跟量子混用。
第二把:量子叠加≠魔法,只是把“所有可能同时跑一次”,像把《红楼梦》所有人物命运同时翻开并瞬间选中结局。
第三把:关注官方里程碑:2025年IBM计划推出1000+量子比特Condor;2026年中国超导数据中心有望上线千机架规模,电费再降一半。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