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 install qiskit qiskit-aer

(图片来源 *** ,侵删)
Aer是本地模拟器,不联网也能跑“虚拟量子机”,出错不心疼。
- Step3:跑之一个Bell态
把“两个比特纠缠”当成量子世界的Hello World:
<pre>
from qiskit import QuantumCircuit
qc = QuantumCircuit(2)
qc.h(0)
qc.cx(0,1)
</pre>
打开IBM Quantum Lab,粘贴代码,点击Run on Real Hardware,几分钟后你就能看到一对纠缠光子返回的对角线统计图。
<hr>
<h2>我踩过的坑:退相干与校准</h2>
最初我以为代码没错就会得到理论值,结果读出全是随机噪声。后来才知道,超导芯片的退相干时间只有几十微秒,任何一条多余的指令都会引入误差。
解决 *** :
• 用Qiskit transpiler自动删掉冗余门;
• 选择T1时间>50μs的后端;
• 每周关注IBM的校准报告,挑“绿条”最长的芯片下手。
<hr>
<h2>小白项目清单</h2>
1) 随机数发生器:用量子态制备真随机比特,比/dev/urandom更硬核;
2) Deutsch-Jozsa算法:用2个量子比特证明量子比经典快指数倍;
3) 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亲自把一张ASCII笑脸从Alice传到Bob,零时延。
<hr>
<h2>自学资源TOP3</h2>
- IBM Quantum Composer:像乐高一样拖模块;
- Nielsen & Chuang《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第4章,“只要看图形不看公式就能懂”;
- 本源量子“量子趣谈”公众号,每周用白话推送一次中文实验报告。
<hr>
<h2>个人忠告</h2>
先跑模拟器,再上真机。
我之一次在真机跑VQE算法时,没设measure barrier,整整浪费了一小时宝贵的机时——这在公共队列里等于“量子社死”。后来我把每次实验写成 Jupyter Notebook,上传GitHub,链接放在简历上,一周内收获三份实习邀约。
把错误晒出来,也是一种贡献。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