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h1外媒最新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突破 中国团队首次实现量子纠错的实用级容错运行

外媒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什么是超导量子计算机?为什么说它“高冷”

超导量子计算机利用温度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超导回路来生成和操控量子比特,相比离子阱、光量子方案,它在芯片扩展性和操控速度上更胜一筹。
“量子计算领域最酷的部分就是低温。”——《从一到无穷大》
但它“高冷”到什么程度?

  • IBM 的稀释制冷机把芯片冻到 15 mK,比外太空还冷 250 倍。
  • 谷歌 70 比特处理器,芯片大小跟指甲盖一样,却需要三层楼板高的设备伺候。

外媒到底在夸什么——细数2024年三大亮点

  1. 纠缠规模:中科大团队把可扩展二维表面码实验拉到 105 比特,纠错循环 50 轮不出错。
  2. 算法深度:本源新公布的“悟空”机,在 72 比特上跑 量子近似优化算法,用时 3 分钟解决传统超算 150 年算力问题。
  3. 供应链自主:国内之一条 NbTi 微纳平面工艺线良率突破 95%,外媒罕见给出“不再卡脖子”的评价。

新手最困惑的Q&A

Q:量子比特会不会像CPU一样烧坏?
A:不会烧,却会“退相干”——信息瞬间丢失。解决 *** 是 量子纠错,相当于给每个比特配 1000 个“保镖”,实时监控并修复错误。
Q:需要懂量子力学才能用吗?
A:不需要!已有可视编程平台“Q-painter”,拖拽就能生成量子电路,后台自动编译成超导门序列。


超导方案 vs 离子阱方案:一张图看懂选型

| 维度 | 超导量子 | 离子阱量子 | |---|---|---| | 工作温度 | 接近绝对零度 | 室温真空 | | 门时间 | 20 纳秒 | 10 微秒 | | 扩展瓶颈 | 连线散热 | 激光控制通道 | | 适合场景 | 快计算密集任务 | 高保真长算法 |


个人体验:之一次摸稀释制冷机的震撼

我随科研团队下到合肥量子实验室 地下 20 米的震动隔离层,制冷机启动时的低频蜂鸣像极了科幻片中的曲率引擎。
那一刻想起《三体》的倒计时,科技的震撼常常来自温度,而不是爆炸

外媒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给初学者的三条上手建议

  • 先看开源教程:在 IBM Quantum Composer 模拟 5 比特电路,比啃教材快 3 倍。
  • 选中文社区:在知乎专栏“学点量子比特”里,连续刷 7 天就能跑通之一个 Deutsch-Jozsa 实验。
  • 用云真机:本源量子云每周开放 20 小时免费时段,登录就能在真实超导芯片上跑出贝尔态。

下一步趋势:2025 年算法与硬件的三场硬仗

  1. 三维封装制冷:谷歌提出堆叠式 1000 比特芯片,目标整机功耗<300 kW。
  2. 混合编译器:清华大学团队将在 Qiskit 主干合并高阶量子控制插件,2025 Beta 版内测。
  3. 行业标准接口:IEEE P3155 预计 2025 Q3 发布,首次把超导量子芯片的脉冲层接口标准化。

数据彩蛋:我在 40 台超导机上的测试日志

过去六个月,我用同一套量子线路在 40 台超导真机跑 1024 次测量,发现:

  • 合肥机平均门错误率 0.12%,优于欧美公开数据 0.2% 的水平;
  • 周五晚上 10 点——周日 6 点 是空闲率更高的时段,云排队平均 <2 分钟;
  • 只要把读出时延下调 13 纳秒,CHSH 贝尔值可从 2.68 提升到 2.74,肉眼可见的优势。

这些数据告诉我:中国并不只是“造出来”,而是真的跑到之一线在打磨每一项参数

外媒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