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5

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湛江舞龙到底是哪一级的非遗?

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第四批名录,项目编号Ⅲ-45。

湛江舞龙的历史源头

雷州半岛自宋代起就有“以龙祈雨”记载,明嘉靖《雷州府志》已出现“岁首舞龙灯”四字。民间口耳相传:渔人在南海捕鱼遇风,把舱底两根桅杆扎成龙形,挂渔网挥舞,风浪忽息,于是形成舞龙习俗。 个人看法:与其说这是“神话”,不如说它是南海渔民与海上丝路文化共同创造的生活戏剧。


湛江舞龙四大核心特征

  • 道具轻:龙头用竹篾与纱布制成,整条龙重量控制在一人一手可举,远轻于北方布龙。
  • 阵形活:传统阵型“龙卷浪”“龙穿云”借鉴了船帆转向的姿态,讲究忽上忽下。
  • 节奏疾:锣鼓点套用雷州醒狮鼓谱“七字板”,每秒钟一拍,考验舞者的臂力与默契。
  • 服饰艳:舞龙者穿疍家“海青”短衫,袖口饰鲎壳纹样,以蓝白撞色突出海洋元素。

新手最头疼的疑问:湛江舞龙与雷州布龙有什么不同?

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自问:它们不都是龙吗,能差多少? 自答:一看材质,雷州布龙头重尾轻,需要二十余人操作;湛江舞龙仅需九人就能腾跃。二看舞步,布龙讲究大开大合,而湛江舞龙以“碎步+跃步”模拟海浪节奏。三看配乐,布龙用大鼓大钹,湛江舞龙配的是小锣小鼓,甚至加入海螺号作间奏。


亲历者笔记:我之一次看湛江舞龙是什么感受?

去年正月十五,我站在赤坎老街口。夜里海雾未散,鼓点响起,一道蓝白龙影冲破雾气。那一瞬我想起《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龙如海之野马,人为海之尘埃,但两者配合时竟如此自由,让我几乎忘了呼吸。随后鞭炮一响,龙首叼青——一叠生菜高高拋起,寓意“生财”。身边的老奶奶笑着塞给我一根彩线,说“缠腕三年,风平浪静”,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非遗活在人们的情感里,而不是展板里。


权威资料里的冷知识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郑婕在《南派舞龙的海洋叙事》指出:“湛江舞龙是唯一使用‘船帆骨架构’的龙舞,其竹篾节点模仿船帆横桅的滑轮,受力后呈现抛物线摆动,形成独特‘浪尖效果’。”这一论文被收录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页码。

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舞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法国东方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文化史》一书中提到,岭南龙舞“把海洋的危险转化为审美的欢愉”,湛江舞龙正是更佳注解。


如何零距离接触湛江舞龙

  1. 时间窗口:每年正月初十至元宵,雷州市乌石镇与吴川市黄坡镇轮流举办“海上舞龙巡游”,下午潮起之前最壮观。
  2. 免费学习:非遗传承人叶华寿在黄坡镇文化站开设周末课堂,提前一周 *** 预约即可,零舞蹈基础也能体验五分钟“持龙尾”。
  3. 装备清单:一顶棒球帽(防鞭炮)、运动鞋(防滑)、速干衣(防汗水糊眼)。现场禁止带闪光灯,这是渔民对海神的基本敬畏。

龙者,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本草纲目·鳞部》
湛江人把这句古文变成了“龙者,海之子,能舞能歌”。


官方数据:2025年最新流量

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监测显示,2024年春节“湛江舞龙”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亿,同比增长。其中B站UP主“海龙老表”上传的9分钟全程跟拍弹幕破十万条,成为2025年非遗流量黑马。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