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芯片一定用超导体吗
不是,量子芯片也有超导之外的路线。一、为什么很多人默认“量子+超导体”是一对?
谷歌、IBM高调公布超导量子芯片,媒体大量报道,导致大众产生“只有超导”的错觉。事实上,量子比特的物理载体多达十余种,超导线路只是门槛较高但工业投入更大的一支。
如果量子计算是一部武侠小说,超导体就像少林派——名声大、弟子多,但江湖里仍有武当峨眉等不同门派。

(图片来源 *** ,侵删)
二、除了超导,还有哪些量子芯片材质?
| 技术路线 | 代表企业 | 个人点评 | | --- | --- | --- | | 离子阱 | IonQ、Honeywell | 精度高,但扩展困难,像一个手工匠人精雕细琢 | | 硅量子点 | Intel、CEA-Leti | 与既有晶圆厂兼容,缺点是量子相干时间短 | | 拓扑量子(马约拉纳费米子) | 微软Azure Quantum | 容错天生好,却仍在确认新粒子的存在 | | 光子芯片 | Xanadu、本源量子 | 室温运行吸引初创公司,但需要高精度光学耦合 | | 中性原子阵列 | Pasqal、QuEra | 激光操控像抓娃娃机,规模扩展潜力大 |我自己最喜欢硅量子点那一路。它让我想到《西游记》里“石猴也是石头的亲戚”,硅片本来就是人类最熟悉的地基,如果能就地起高楼,成本曲线会陡降。
三、自问自答:没有超导体会怎样?
- 量子退相干会不会更高?
会,但可通过材料改性与量子纠错来“拉回时间”。 - 低温是不是必须?
光子和中性原子已经演示了室温操作,只是门保真度暂落后超导。 - 成本会降低吗?
硅量子点能沿用十二英寸厂,有望复刻摩尔定律早期的降本故事。
四、权威怎么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eter Shor在访谈里直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超导还是硅,而在于误差率与纠错算法。”(来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4/09)
《Nature》杂志今年5月的综述也给出结论:
“到2030年,量子计算将由多种物理平台共存,而非唯一技术垄断。”——这是对“唯超导”论最直接的反驳。
五、给小白的三条建议

(图片来源 *** ,侵删)
- 关注应用,而不是物理实现
先问“量子计算能帮我的行业算什么”,再看它背后用的是超导还是离子阱。 - 警惕营销词汇
“低温”“可扩展”“物理量子比特”听起来很炫,其实要对比逻辑量子比特的数量。 - 多读论文少看段子
论文arxiv.org、企业白皮书、 *** 路线图,比短视频里的“秒懂量子力学”可靠得多。
六、未来三年的小预测
– 2026年之一台千比特级硅量子芯片将登上《Science》封面;– 2027年中性原子公司会在气象优化领域拿下中国省级大单;
– 2028年超导仍是量子云服务的“标配”,但非超导机型租金打对折。
引用《三体》里一句话:“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我们讨论量子芯片用什么物理平台,归根结底是想为生活赢得新的算力土壤。超导也好,硅点也罢,真正的赢家只会是那些让用户“无痛”接入量子世界的工程师。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