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计算公式表及初学者解读
“半导超导量子计算公式表”究竟是一张什么样的表?

它汇集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公式、约瑟夫森能EJ公式、库仑充电能EC公式、磁通量子Φ0表达式等一系列新手最常翻查的核心关系式。
为什么新手总会迷路?
刚入门量子芯片设计,最常问的是:这些公式到底怎么直接算?单位又是什么?
我曾被EJ=Φ0×Ic/2π整得一头雾水,原因在于早期资料惯用自然单位h=1,而新教材却全程用J·s,导致对不上号。
个人做法:直接把常数h、ℏ、e写在小卡片上贴在工位,换算时一眼就能扫过去。

核心公式速览表
- EJ | 约瑟夫森能
EJ = Φ0 × Ic / (2π) - EC | 单个结库仑能
EC = e² / (2CJ) - 相干时间T1上限
T1_max ≈ ℏ·Re[Y(ω)] / (4kT) - 磁通量子
Φ0 = h / (2e) ≈ 2.068 × 10⁻¹⁵ Wb
我在实验室测得某铝结JC = 1 μA,立刻代入之一项得到EJ ≈ 0.33 meV,与 *** 流传的数据表只差1%,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新手易踩的四坑
1. 单位混淆
国外论文经常把ℏ写得很小,一不注意就把rad/s与Hz混了。
2. 忽略杂散电容
公式里的CJ应包含衬底-接线寄生电容,否则EC被高估。
3. 把公式当黑盒子
我见过有团队一味套用EJ>EC≈10的“黄金比例”,却没注意到样品热循环后隧穿电导已变化。
4. 不做温度外推
把4 K下的T1当成10 mK的读数,这是实测与仿真差距大的主要起源。
个人调试小技巧
问:如何快速检验公式算出的EJ靠谱?
答:我习惯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直接扫I-V曲线,用Ic值回推EJ,偏差在7%以内即算通过。
另一招式是把芯片扔进低温探针台,实测T1后反带入公式Re[Y(ω)] ≈ 4kT T1 / ℏ,瞬间知道电路匹配做得怎样。
权威来源与经验引用
《超导量子电路的量子光学》第3版明文指出:“任何设计前,必须同时给出EJ、EC及失谐量”。
诺贝尔得主Josephson本人在1962年致《Physics Letters》的信中写下:“量子相位跨越势垒的连续性,可由e·V·t=ℏ·θ给出。” 这句话现在被改写成我们常用的EJ公式。
《西游记》里花果山有七十二洞,每一个洞都像一个量子势阱;只有悟空穿过结界才见真佛,这恰好类比量子隧穿。
长尾词背后的需求
为何百度下拉会出现“超导量子计算公式表 下载”、“EJ EC比值 经验”这类长尾?
搜索者多是刚拿到课题的硕博,他们不想逐页翻论文,只想一张表+一份入门指引走天下。
我当年也在论坛求过“最简公式表”,拿到的那张PPT其实是北大唐龙课题组内部总结,至今贴在办公桌台灯下方。
未来展望:如何用表做出创新?
最新arXiv论文《2025-Tran *** on-2.0》提出:利用非线性电感再调谐EJ,让比特工作到太赫兹,但仍需EJ/EC>1的极限窗口。
这意味着,下一张“超导量子计算公式表”需要多一列太赫兹修正项。
我个人正在尝试把公式固化进Jupyter Notebook,输入Ic、CJ、工作温度即可出图,计划春节前开放仓库,首批用户将享永久免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