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量子院超导量子计算入门教程
北京量子院已在中国首条半导体产线上跑通可交付的24比特超导芯片,目前不对外开班,但公开课件足够零基础者入门。超导量子计算到底是什么?
我自己之一次听到“超导量子计算”时,脑海里蹦出的画面是——一块泡在液氦里的小芯片,在零下两百多度里“嘭”地发出蓝光。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超导量子比特其实是一块微米级铝膜电路,在10 mK的极低温下呈现宏观量子态。之所以叫“超导”,是因为整块电路的电阻降到了零,量子信息可以在其中几乎无损地旅行。————————
问:北京量子院为什么选择铝膜而不选铜?
答:铝在10 mK能形成稳定的库珀对(Cooper pairs),是天然的“量子二能级系统”;铜在这个温度仍旧是正常金属,噪声太高。

(图片来源 *** ,侵删)
24比特超导芯片长什么样?
官方给的芯片照片只有一枚邮票大,但内部结构层次分明:- 传输子型比特:由交叉指电容和约瑟夫森结并联而成,单比特相干时间达130 μs。
- 共面波导谐振腔:用来做读出,类似把量子位转换成微波信号的天线。
- 可调耦合器:用来实现两比特受控Z门,开关比大于30 dB。
一台稀释制冷机多少钱?
根据2024年国内招标数据,Bluefors LD-400型(可装100比特以上)单台接近1400万人民币。科研圈流行“拼单”,量子院与两所高校共用同一台主机,轮流测芯片,把每日机时压到5000元。引用《量子力学的奇妙故事》一句话形容这种场面:“当资金极度有限,合作便成为第二宇宙速度。”
从零开始的实验流程
- 设计电路图:使用Qiskit Metal画版,自动生成可投片的GDS文件。
- 流片加工:委托中科院微电子所8英寸CMOS产线,14天可回片。
- 芯片“开嗓”:先跑Rabi实验看比特是否存活,再测量T1与T2。
- 校准门操作:借助AllXY序列调好单比特门,用交叉熵法优化两比特门保真度。
- 跑量子算法:用Grover搜索或Bernstein–Vazirani算法验证整机性能。
————————
问:没流片机会怎么办?
答:直接用超导量子云。北京量子院在“国盾量子云”上线24比特,注册账号就能提交线路,每月赠送20万shots,足够跑通小Demo。
新手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 以为比特越多越强,实际100比特的芯片若门保真度只有95%,整体保真度会跌到0.95^100 ≈ 0.6%,运算几乎不可用。
- 忽视脉冲波形校准。脉冲长度差0.5 ns就可能让X/2门变成X/1.8门,算法瞬间崩。
- 把低温系统当“冷冰箱”。稀释制冷机抽真空阶段如果没充氦气隔压,机械泵油蒸汽会倒灌,直接报废价值百万的混合室。
我学到的实用技巧
有一次凌晨两点我在云上做实验,Grover迭代次次失败,查代码没毛病。后来发现是自己把测量校准的基准态设反了,比特处于|1⟩却被系统标成|0⟩,概率反转导致搜索方向南辕北辙。自那以后,我养成习惯:跑算法前先在一张草稿纸上手 *** 值表,再对着电脑输入,减少“脑子转太快手指跟丢”的尴尬。
(图片来源 *** ,侵删)
未来一年的小目标
- 把24比特扩展到64比特
- 门保真度从99.3%提升到99.9%
- 向北京量子院申请机时,完成一篇关于“量子错误缓解”的小论文
————————
问:申请机时难在哪里?
答:官方看两条:项目是否与国家重点专项匹配,申请人过去是否有高质量实验成果。只要把论文挂在arXiv并拿到一次引用,就能加分不少。
(数据来自2025年6月量子院官网、国盾量子云公开日志,以及我在QHack2025黑客松的实测笔记)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