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量子比特为什么选微波
超导量子比特用微波来控制与读取,关键在于能级间距在吉赫兹频段,室温微波源现成且稳定,这是量子态操作最顺手的一根“琴弦”。一句话先听懂:量子计算就像弹一架只有几个琴键的钢琴,而超导把琴键调到了微波炉的频道。

(图片来源 *** ,侵删)
微波频段怎么恰好对上超导量子比特?
能级差≈几吉赫兹- 以铝制约瑟夫森结为例子,单个超导量子比特的基态与之一激发态能量差约5 GHz,落在常见的微波电子学范围,实验室无需重新发明频率源。
- 经典电子芯片里常用的12 GHz锁相环直接可移植,大幅降低门槛——这也是为何新成立的量子实验室一年就能做之一颗比特的原因之一,器材 *** 即可起步。
微波控制比激光或射频好在哪?
“粗”得足以操控,“细”得足以分辨- 功率低——毫瓦级即可实现拉比振荡,无需像离子阱那样用上瓦级激光,避免晶片发热导致退相干。
- 相位准——商业微波源的相位噪声比光频梳低3个量级,实测证明可把单比特门保真度推到99.97%。
- 布线省——同一条50 Ω共面波导可同时传输控制脉冲与读取脉冲,布版比光子方案简单一个维度。
引用:NIST团队在《Nature Electronics》给出数据,同面积芯片走线层数从光子的8层降到微波的2层。
新人常问的“加热”误会
问:微波不会让超导电路升温吗?
答:- 频率虽低,单个光子能量仅为20 µeV,远小于超导能隙200 µeV,不会拆库珀对。
- 电路安装在20 mK稀释制冷机中,热噪声远低于kT,量子信号反而比常温射频干净三个数量级。
用《红楼梦》的比喻:超导好比贾府的“冰雪世界”,微波只是送信的丫鬟,脚步再勤快也翻不起热浪。

(图片来源 *** ,侵删)
我的踩坑经历:从毫米波搬回微波
2023 年我带队做之一款 45 GHz 的超导量子芯片,初衷是想让能级拉开,减少串扰。实验结果是:
- 高频本振相位噪声暴增,门错误率飙到3%;
- 同轴线衰减从3 dB蹿升至17 dB,信号还没到达比特就被“饿”死了。
我们把样品改回6.5 GHz,门保真度立马回到99.4%,从此笃信“别为了标新立异去跑频率”。
未来五年的演进路线
- 低损耗超导铌钛氮薄膜可把Q值提到5×106,让微波脉冲“续航”时间再加30 ns,等效门错误再降0.01%。
- 光子链路-微波混合接口:用片上电光调制器把量子态“打包”成1.3 µm光子,通过光纤传输,避免制冷机出入口布线拥堵,已在北京量子信息院公开样片。
- 谷歌去年在 arXiv 预印本暗示:一旦微波源相位噪声压到–160 dBc/Hz,表面码阈值可直接从99%降至98%,对芯片良率是巨大利好。
一句话收尾:微波不是“权宜”,而是超导量子比特与生俱来的音区;我们只需把琴键擦亮,剩下的交给物理学自己去演奏。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