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非遗有哪些值得一看
是越剧、嵊州竹编、崇仁紫砂、黄泽戏舞、长乐吹打等二十余项国家级与省级名录的 *** 体。一、用“越剧”打开嵊州非遗的大门
越剧发源于嵊州东王村,1906年从落地唱书演变为舞台戏剧。我曾在雨后傍晚走进东王村的古戏台,听当地老人清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忽然明白为何它能跨越百年——它的曲调像剡溪的水,柔软却极有韧劲。对零基础游客,更佳体验路线为:上午逛越剧小镇→午间在小梅园听折子戏→晚上跟戏迷学甩水袖。越剧小镇每周六下午有“戏迷擂台”,花十块钱就能上台吼段尹派,旁边的大妈会鼓掌,这种热情比票价值钱。
(图片来源 *** ,侵删)
二、嵊州竹编:一把篾刀劈出的千年文脉
《考工记》有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嵊州竹编便是天时地利的产物。剡溪两岸的三年毛竹,纤维细密,韧性好,艺人先用篾刀“开青劈黄”,再经过刮青、破篾、拉丝多道工序,最终编成薄如蝉翼的六角提篮。若想亲眼看,可导航到“黄泽镇李丰村”,那里的李师傅不收门票,只收掌声,他把30公分直径的竹片拉成0.2毫米细,现场表演能让手机摄像头失焦。数据来源:2024年浙江省文旅厅公布,嵊州竹编非遗工坊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销售文创转化产品46万件。
三、崇仁紫砂:比宜兴更小众的神秘矿料
很多人只知宜兴,却不知嵊州西南二十里的崇仁镇也藏紫砂矿。崇仁紫砂含铁量低于宜兴,烧结后呈淡赭色,手感更轻。初学者常问:“我该从哪件崇仁紫砂入门?”我会建议先买一支手工公道杯,价格百元左右,却能看到最经典的“双线叠泥”工艺。崇仁老街尽头有家“仁泰陶器”,店主人陈荣年已72岁,他会在杯底刻你名字的篆体,这种定制感,电商搜不到。四、黄泽戏舞:鼓点一起,人人都是“舞台C位”
黄泽戏舞实际是一场群体狂欢。传说南宋时百姓迎送灶神,边走边演,逐渐演化出今天的“鼓亭抬阁”。现场最震撼的是“甩髯口”——七八米长的黑须甩成圆弧,像一把打开的折扇。新手问:“我能学吗?”答:舞蹈老师只要你敢迈腿,就会牵你进队形。去年10月我曾跟跳15分钟,小腿痛三天,但听到围观掌声,瞬间理解了《诗经·陈风》里“坎其击鼓”的原始快乐。五、长乐吹打:一把唢呐,吹活一条古镇
《吴越春秋》载“越王勾践伐吴,鼓吹数里”,吹打乐古来就是鼓舞军心。长乐镇的唢呐声则多了一份喜气:迎亲队在明清古街穿行,唢呐、锣鼓、铜钹配合成“三点头”,像给石板路铺上一层跳动的音波。如果想学,每周三晚上长乐小学后门免费教学,小学生都能吹响G调小开门,你怕什么?我曾采访省级传承人钱增友,他说:“唢呐不是乐器,是嗓门,心里有话,它帮你说。”——这话我写在笔记本之一页。
(图片来源 *** ,侵删)
六、新手快速规划三日行程
- Day1 上午:嵊州非遗馆(崇安路)看静态展,用3D投影跟虚拟花旦合影
- Day1 下午:越剧小镇学走圆场,晚上坐乌篷船听水上唱腔
- Day2 上午:黄泽镇看竹编工坊,学劈一根篾片
- Day2 下午:崇仁紫砂街上手拉坯,带走专属刻字杯
- Day3 上午:长乐古镇跟迎亲队吹打,中午吃一碗“臭豆腐年糕”收官
七、常见问题速解
Q:不会方言,能听懂越剧吗?A:现代越剧配字幕,且唱腔多用中州韵,90%无压力。
Q:竹编会不会割手?
A:入门前老师让你戴防滑布手套,真正危险的是“拉丝”步骤,师傅先做示范,再让你隔着布摸一下锋利度就能体会敬畏。
Q:紫砂可以快递吗?
A:崇仁所有工坊采用气柱袋+定制泡沫箱,摔不碎,放心血拼。
八、藏在非遗里的生活哲学
庄子说“技进乎道”,我在嵊州看到这句话落在烟火里。越剧教会人“婉转而不失棱角”,竹编教会人“柔韧反而刚强”,吹打教会人“先发声再寻声”。当我们从“打卡”思维跳脱出来,把它当成一场自我调频,嵊州的非遗就成了生活的BGM——节奏一到,你自然跟上。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