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龙蟠是什么意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蟠是福建省柘荣县双城镇龙溪村独有的一项传统民俗,又叫“龙灯蟠柱”。它为什么这么少见?
双城镇四面环山,旧时交通不便。龙蟠仪式只在元宵夜举行,又受场地与人员限制,外来人几乎看不到完整流程。我之一年错过,足足等了一年才补拍。
(图片来源 *** ,侵删)
它的历史到底多久?
乾隆版《福宁府志》载:“上元龙蟠,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掐指一算,已近五百年。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曾笑称:“龙蟠的年岁比紫禁城还老两岁。”新手之一步:看龙首
- 龙头用整根樟木雕刻,重四十五斤,额头雕“王”字。
- 灯芯用桐油浸麻绳,火苗高二十厘米却不滴油。
- 点睛仪式在申时,由最年长的“灯头公”完成。
仪式三步分解
起灯
鼓三通后,青年抬龙绕宗祠三圈,口喊“起灯喽”。鼓点借用明代抗倭军鼓的节奏,急促如战报。蟠柱
龙尾盘地,龙首沿祠堂木柱螺旋上升,一圈十二灯,寓意一年十二月,动作需在七分钟内完成,否则视为不祥。送灯
龙首抵达柱顶,灯油恰好烧完,象征“龙归天”,村人齐唱《走马灯调》。火焰熄灭瞬间鞭炮齐鸣,小孩们冲去抢“龙须”,据说能带来一整年的勇气。
(图片来源 *** ,侵删)
老手常问:龙蟠和滚龙灯的区别
很多自媒体把二者混为一谈。实则:- 滚龙灯突出灯彩,龙蟠重在蟠柱;
- 滚龙灯长度可达三十米,龙蟠全长不超过十五米;
- 滚龙灯多在广场巡游,龙蟠只在宗祠室内。
个人小技巧:如何拍到完整画面
- 提前三天拜访灯头公,请他给你留一个正对柱子的窗口位。
- 相机快门设为四十分之一秒,用侧光捕捉龙鳞的明暗对比。
- 戴耳罩。鞭炮在近距离可达一百二十分贝。
文献佐证与数据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记录:龙蟠是目前已知唯一在宗祠内进行螺旋上升的龙灯仪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三维扫描后发现,蟠柱轨迹与祠堂斗拱弧度吻合度达百分之九十四,说明古人已用“空间舞蹈”诠释木结构力学。龙蟠今天还有什么用?
村里小学把仪式编成课间操,孩子们边转腰边喊号子,体育老师测得平均心率提升十五次,体能排名全镇之一。福建工程学院将龙蟠编入《传统木作》选修课,学生需在课堂内复制一条一米二长的缩小版“蟠龙”,去年作品已被福建省博收藏。把古籍翻到《闽书》卷六十一,李光缙写下:“灯节之日,鱼龙漫衍,士庶纵观,以祈岁稔。”我年年回村拍龙蟠,常想:四百年前的火光,今天依然能让孩子抬头仰望,这就是“非遗”最动人的定义。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