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贵溪市非遗彭氏龙灯完整版)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4

贵溪市非遗彭氏龙灯完整版

是民间祭仪,现属江西省级非遗

我为什么推荐新手先了解彭氏龙灯?

许多小伙伴私信我:“非遗门槛这么高,我从哪下手?”答案很简单:选一个你一眼就能看懂的仪式故事——贵溪市彭氏龙灯。它不像瓷胎竹编需要工艺基础,也不像古曲需要乐理知识,一条由村民舞动的草龙就能让你瞬间明白:哦,这就是传承。
引用《资治通鉴》一句:“礼以行义,义以生利”,龙灯里的每一步舞姿正是“礼”的化身。

贵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贵溪市非遗彭氏龙灯完整版)-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彭氏龙灯到底是什么?

问:它跟别家舞龙有什么不同?
答:

  1. 材质:通体用稻草编织,不用一根铁丝,轻盈却坚韧。
  2. 时间:只在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出洞”,其余时间锁进祠堂,神秘感十足。
  3. 口令:口令全靠祖上口口相传,当地孩子十岁前就要背完整套口诀,防止“断代”。

民间学者刘华在《江西民俗史》里把它定位为“农耕仪式与宗族记忆的双重复现”,一句话点出文化厚度。


小白观看路线:从村口到老祠堂怎么走?

① 抵达贵溪市区后,高铁站出来直走300米坐1路公交,在“彭家湾”站下车,车票2元。
② 进村口有一棵百年香樟,龙灯队伍傍晚六点半从这儿出发,提前占位拍照,能抢到正面机位。
③ 跟到老祠堂,你会看到族中长者抬出一口樟木箱,开箱前的三次敲鼓暗号是非遗保护级别的象征——省级仪式流程不能错一秒。

自身体验:我之一次去没抢到正面机位,站在侧面才注意到,龙嘴里暗藏一盏松油灯,火舌随摆动忽明忽暗,像极了《楚辞·九歌》里的“龙驾兮帝服”,那种震撼文字根本写不出。


现场必备三件小物

一块红糖:舞者跳完一段就要嚼一口糖补充体力,你递上一块,他会用客家话回你一句祝福“龙福到”。
湿纸巾:稻草掉渣厉害,记得给相机镜头随时清理。
小手电:回程村道没路灯,但请调成弱光,太亮会破坏夜舞的“烛光龙影”气氛。

贵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贵溪市非遗彭氏龙灯完整版)-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把仪式感带回家:三分钟自制桌面小龙

材料:
• *** 草绳3米,成本大约6元
• 红色电工胶带一小卷
步骤:

  1. 把草绳对折做龙脊,再用细绳每隔15厘米扎一道,形成骨节。
  2. 用电工胶带在头部缠出“龙角”尖角即可。
  3. 放在书桌,每次写稿卡壳时就拨一下,稻草清脆声响像极了现场的鼓边音,写稿速度提升肉眼可见。

延伸阅读清单(纸质优先)

  1. 《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江西美术出版社,龙灯页面配有高清分解动作。
  2. 费孝通《乡土中国》:最后一章“礼治秩序”可对照理解龙灯的村规意义。

根据中国非遗数字博物馆最新统计,2024年江西新增线上龙灯点击量同比增长137%,但现场观看比例却不足3%。真正打动人心的仍是稻草燃烧时飘出的烟味,那股土地的味道,屏幕无法复刻。

贵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彭(贵溪市非遗彭氏龙灯完整版)-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