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手工铜火锅技艺 *** 全过程
大同手工铜火锅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工序全部保留手工操作。新手最常见的三大疑问
——
(图片来源 *** ,侵删)
- 问:为什么非要用紫铜而非黄铜?
答:紫铜导热均匀且含锡极低,既防酸碱腐蚀,又能让汤底保持恒温,这一秘密来自口耳相传三百年的匠人心得。
—— - 问:手工錾花难在哪?
答:一张铜片需经十二万次锤击才能完成纹样,错一次就会整片作废,所以新手通常先拿废旧铁盒练习手感半年。
—— - 问:自己能否在家尝试?
答:需要至少公斤级铁砧、老式木炭炉与风箱,缺一不可,否则火候达不到“微熔不沸”的临界点。
材料准备:三件“硬通货”
1. 铜材
- 选用纯度99.9%的1.2mm紫铜板,厚度低于1mm易渗漏,高于1.5mm则过重;“大同市云冈区南口老百货巷口”有一家沿用1978年国营批号的铜材铺。
- 记住口诀:看色、听声、折角——颜色若带玫瑰红、轻敲回声清脆、折角无裂纹方为正品。
2. 木炭与风箱
- 传统木炭以大同左云“硬杂木炭”更佳,火力稳、灰尘少;风箱拉杆每一下要拉到尽,再回弹到三分一处,这样才能形成750℃左右的“铜熔临界点”,此数据引自《中国冶金·铜合金分册》第5版。
3. 老式工具
| 名称 | 作用 | 使用禁忌 | |---|---|---| | 长柄铁钳 | 翻边 | 不得用手测试温度 | | 小铁砧 | 整形 | 避免冷铁直接敲击冷却面 | | 錾刀 | 雕花 | 每用两小时必须回炉升温,否则硬度下降易卷刃 |从一块铜板到成品:七步流程
步骤一:画圆裁剪
- 用圆规划出直径28cm的圆,再预留1cm余量,误差不可超过2毫米,否则装配时会“鼓肚”。
- 《考工记》有云:“规圆矩方,权衡轻重”,放在铜火锅 *** 里仍旧适用——圆不规整,汤就易溢。
步骤二:退火去应力

(图片来源 *** ,侵删)
- 铜板烧红后自然冷却,这一过程业内称为“缓冷”。很多新手跳过这一步,结果三天后锅壁就裂纹横生。宁可烧慢三分钟,也别省这一步。
步骤三:卷边翻边
- 边口卷三圈半,形成1.5厘米的加强筋。引用国家级传承人高凤云的话:“一圈顶钢,半圈抵火。”多卷半圈就多十年寿命。
步骤四:手工锤形
- 边敲边转,每敲三下转一次。敲击力度遵循“前重后轻再重”的节奏,这样铜分子重新定向,锅体更坚固。
- 观察重点:敲击后铜面会出现鱼鳞纹,纹路若细腻均匀,说明火候刚刚合适。
步骤五:錾刻浮雕
- 题材多用“应县木塔”“九龙壁”等大同符号。錾刀角度固定在35度,用拇指顶住刀背做支撑,手腕带动前臂。
- 小诀窍:先錾主线条再补细节,顺序不能反。曾有学徒先补细节,结果整片花纹跟着走形。
步骤六:装配铆接
- 锅底与身壁采取“三点铆”结构——对称铆、锁扣铆、密封铆。
- 铆钉尺寸:直径3mm、长度5mm;孔径3.2mm,为热胀冷缩留0.2mm余量。
步骤七:打磨抛光

(图片来源 *** ,侵删)
- 先用240目砂纸去焊印,再用600目水砂纸抛光,最后用羚羊皮蘸氧化铈粉细擦。切忌使用电动工具,会因局部过热产生晶间腐蚀。
常见翻车点与挽救
- 鼓肚:用橡胶锤从内部轻敲,每次敲击直径不超过2厘米。
- 漏水:微漏可用紫铜粉+银焊条点焊补救;大漏只能重新开炉。
- 花纹走形:用铅笔先在走形处轻描新线,再补錾即可遮掩。
延伸思考:为什么这份技艺还活着?
引用《乡土中国》里的“差序格局”概念:技艺并未消失,而是被新的社交需求重新塑形。如今的大同年轻人用铜火锅烧烤、涮牛排,甚至把锅子放在露营桌上拍摄短片,让传统器具获得第二次生命。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可以反复擦拭的铜镜;你把它擦亮,它就照见新的世界。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