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中的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体)

八三百科 科技视界 3

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体

超导体能让量子比特在近乎零电阻的环境里稳定运行,从而降低退相干时间。

什么是量子比特?它和传统比特有什么本质区别?

传统比特只能在同一时刻取 0 或 1;
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 0 和 1 的叠加态
用《西游记》里的比喻,量子比特就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一根毫毛吹出无数“同时存在”的孙悟空;如果其中一个被消灭,整个法术就崩溃了。
为了保存这个叠加状态,环境必须极低温、极低噪声,普通金属导线因电阻会发热,噪音就像“妖怪在拔毫毛”,很快就会让量子比特“还原本相”。

量子计算机中的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体)-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体为什么是低温下的“守护者”?

超导体的定义是电阻骤然降到零,电子形成“库珀对”。
当温度降到超导临界温度 Tc 以下,电子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以成对的方式整体协同运动;任何单个杂质或热涨落都无法拆散它们。
这样一来,导线本身没有噪声,也不会因为焦耳发热破坏量子相干性。
引用巴丁(John Bardeen,两次诺奖得主)当年的评价:“超导电性是宏观量子现象的范本”,这句话在今天的量子芯片里得到了精确复现。


超导量子比特长什么样?

常见的是 Tran *** on
• 它是一小块铝膜做成的微小电容器,再用约瑟夫森结(两片铝之间夹一层极薄氧化铝,薄到电子可量子隧穿)代替传统电感。
• 整个器件被装在稀释制冷机的 10 mK 冷盘里,比外太空还冷。
用微波脉冲操控量子态,读写用超导谐振腔。

自问自答:为什么非要用铝?

除了工艺成熟,铝的 Tc ≈ 1.2 K,在 10 mK 下余量足够大,而且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氧化层,既当绝缘体又当隧穿势垒,一石二鸟。


如果没有超导体,会怎样?

举例:传统铜线的电阻即便降到 4 K 也仍有 0.1 nΩ/cm;一条 1 cm 长的铜线连接两个量子比特,就等效于在电路里塞进了一只持续发出白噪声的“小黑屋”;
结果 T₂< 100 ns,你的量子算法还没开始运算,量子态已经丢失。
而在铝基超导线上,T₂ 可以延长到 100–200 μs,足够完成百万门级别的量子线路。

量子计算机中的超导体(量子计算机为何要用超导体)-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超导量子芯片的“全家福”构成

  1. 超导量子比特——负责存储信息;
  2. 超导共面波导谐振腔——像邮差,把微波读写信号准确地送进、送出比特;
  3. 超导约瑟夫森参量放大器(JPA)——像显微镜,把只有几个光子的极弱信号先放大、再交给室温电子学设备;
  4. 多层磁屏蔽 + 铌屏蔽盒——隔绝地球磁场、Wi-Fi、地铁杂波。

真实数据告诉你“超导体节省了多少电”

2024 年,谷歌 “Willow” 超导芯片用 ~100 µW 维持 105 个活跃量子比特,
同一规模若用常导体+电冷泵系统,需要 ~10 kW
功耗差距 十万倍以上;省出来的不只是电费,更是宝贵的制冷功率,可用于装更多量子比特。


写在最后的个人观察

过去十年,超导路线之所以领跑,不是因为它原理最巧妙,而是工程可扩展性最强
从手机处理器“28 nm→5 nm”的物理极限,我们学到摩尔定律终将放缓;
而量子芯片今天仍停留在微米尺度,远没到“器件极限”,这意味着铝、铌、钽这几种看似普通的金属,还能支撑至少十年的工艺演进。
下一阶段的亮点或许不在寻找更新颖的材料,而在于把 10 mK 工艺标准化、自动化,让量子计算机像当年 IBM 360 一样走出实验室。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