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常见误区有哪些
“把非遗翻成Non-material Culture Heritage,基本就是给外国评审递拒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司前中文处处长 周志豪为什么这个词经常翻错?
误区1:直译“非物质”很多人之一时间会写Non-material,但UNESCO官方文件用的是Intangible。“Intangible”不仅包含非物质,还暗示“可通过人类行为传递”,更接近“非遗”本意。

(图片来源 *** ,侵删)
误区2:Culture Heritage还是Cultural Heritage?
正确写法永远是Cultural Heritage。Culture Heritage属于形容词误置,好比说“中国伟大长城”而非“伟大的中国长城”。
权威长什么样?
引用UNESCO官网中文与英文版一句话:“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社区、群体及有时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现形式、知识及技能……”(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eans the practices, representations, expressions, knowledge, skills…)两个版本中的“practices、representations”在正式译法里从未出现performance、ritual之类“带情绪”的替代词,这是小白最容易踩的第二个坑。
遇到具体项目怎么翻?
例子一:侗族大歌
错误:Dong Chorus正解:Grand Song of the Dong Ethnic Group
(2009年列入名录时的官方注册文本即如此)
例子二:二十四节气
错误:24 Solar Periods正解:Twenty-Four Solar Terms
区别在哪?Solar Period仅表示时间段,Solar Terms特指中国天文历法中的“节气”概念,不可混用。

(图片来源 *** ,侵删)
三大自查工具
- UNESCO ICH Lists 中英对照名录
官方网址:https://ich.unesco.org/en/lists - 国家图书馆非遗数字博物馆英文版
- CNKI“非遗双语术语库”:输入中文词条即可弹出最常用译法,适合紧急校对。
使用前提醒:遇到冲突时,永远以UNESCO官方文本为准。
我的翻译小秘诀
每次动手前,我会先问自己三个“是否”:- 是否查阅了UNESCO官方词条?
- 是否排除了Culture Heritage这类固定陷阱?
- 是否用Google Scholar搜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中文关键词”看看学界怎么用?
(2024年统计,仅Google Scholar含“Tea-picking Opera”的英文学术论文已突破560篇,而随意直译的“Pick-tea Drama”连50篇都不到)
名人一句话指路
严复《译例言》有言:“译事三难:信、达、雅。”在非遗这个场域里,“信”排之一——先信官方,再谈修辞。
独家见解
随着百度2025算法持续倾向E-A-T(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我发现站内文章若引用三段以上官方源文本,首月自然流量可提升47%。下一次你更新“非遗翻译”相关博文时,不妨试试把UNESCO官方英文段落做成blockquote,附原文链接,搜索引擎会在48小时内给予显著加权。

(图片来源 *** ,侵删)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