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夜故事在哪看最正宗
正月十五夜八点宜章县老城西街口最正宗“夜故事”到底是什么?
之一次听到宜章夜故事,很容易把它误当成“鬼故事”。其实它是国家级非遗“宜章夜故事”,一种把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搬上大街的夜游表演。演员扮关公、许仙、织女,坐在高高的铁枝架上,由人抬着穿街过巷,灯光烟火齐放,故事就地展开。一句话:把舞台变成长街,把观众变成故事里的路人。
(图片来源 *** ,侵删)
更佳观演时间与地点
-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八点开始,午夜散场,全程四个小时左右。天气冷,记得多穿。
- 核心路段:西街口—和平路—中心广场—关帝庙。西街口是起点,铁枝队伍最整肃,灯光也最炫。
- 交通:郴州西高铁站出,拼车六十分钟直达县城南街。自驾可停“宜章县二中临时停车场”,离西街口步行五分钟。
新手三问三答
1. 要提前买票吗?
答:不需要。它是公益性民间巡游,街口不设门票,但西街口两侧商铺二楼会租小阳台给摄影党,30–50元一位,先到先得。2. 怕挤怎么办?
答:选两个冷门拐点:- 中心广场与和平路交汇的巷子,地势高,侧拍刚好。
- 关帝庙后门的小坡,铁枝转弯时速度慢,三脚架能稳架。
3. 拍摄手机够不够用?
答:够,但要补光。现场多用碘钨灯,色温偏低,开手机夜景+RAW格式,后期拉阴影,画面更干净。
(图片来源 *** ,侵删)
从历史走来的“移动剧场”
“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曾在《民间文学谈薮》写道:“凡有灯火处,皆有民间之戏。”宜章夜故事正是如此。清康熙年间县志就记载:“上元花灯,抬阁故事,士女倾城。”- 铁枝技艺源自闽粤移民,木桩改铁杆,可高至六七米,抗颠簸。
- 故事脚本最早来自《三国演义》《白蛇传》《刘海砍樵》,一代代口述流传,每次添油加醋,细节反而更鲜活。
亮点盘点
- 铁枝高空旋转180度的“许仙借伞”
- 烟火喷泉中现身的“关公斩蔡阳”
- 小孩扮演的“织女踏云”,脚下真绑小云灯
个人之一次看夜故事的狼狈与惊喜
2022年正月十五,我挤在和平路人潮里,冻到手指僵硬,却看到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推着老伴的轮椅,一直追到关帝庙。她说:“我年年追,今年第七十三回,故事没变,看的人少了。”那一刻我明白,非遗不是玻璃柜里的摆件,而是推着轮椅也要跟上的那盏灯。
想深度体验,可以怎么做?
- 提前两天到县文化馆领“幕后通行证”,每天 *** 二十张,可进后场看化妆、绑铁枝。
- 加入志愿者抬架队:本地微信群“宜章夜故事后援”春节前十天招募,一晚下来肩膀通红,却能混到关帝庙的元宵汤圆。
- 拜访老艺人李昌运(西街27号木楼),他是省级传承人,喜欢让小孩摸他做的木雕云头,顺手讲古,不收钱,只收一颗糖。
小贴士:别让非遗只活在镜头里

(图片来源 *** ,侵删)
- 拍完照,把手机收起来,跟身边人一起喊“好故事!”——声音越大,演员走得越稳,这是乡规。
- 回家剪视频时,在简介里加上“宜章夜故事,国家级非遗项目编号Ⅹ-83”,帮它在网上留下可查的脚印。
引用《道德经》一句:“和其光,同其尘。”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光散进更多街角。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