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灯是哪个朝代的)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6

舞龙灯是哪个朝代的

答案:汉代已有舞龙灯雏形,唐宋逐渐成熟

之一次看见龙灯为何觉得震撼

舞龙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灯是哪个朝代的)-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唐·李白《上云乐》
我之一次在江西婺源看完夜龙灯表演后,脑子里只剩李白这句诗。鼓点一响,几十位身着红衣的汉子举灯翻腾,金色鳞片在火把下闪闪发光,就像真有一条龙贴着水面飞过。这种震撼,源自中国人两千多年没断过的“敬龙”基因。

舞龙灯到底起源于哪个朝代

很多人会猜是明清,实际汉代就出现“鱼龙曼衍”的百戏记载;到唐宋时期,皇帝元宵“御楼观龙灯”已写入《东京梦华录》。所以它不是一朝一代的突兀发明,而是逐渐从宫廷庆典下沉到民间狂欢,最终沉淀为民俗符号。


新手最关心的五个Q&A

A:做一条龙灯要多久?
Q:纯手工小村作坊,平均十五天。先用竹篾扎龙骨,再糊棉纸描鳞,最后上桐油防水。

A:必须元宵节才能玩吗?
Q:传统日子是正月十五,但春祈秋报、庙会开光、新店开张都会请龙灯,图的是“兴云布雨”的吉兆。

A:灯里到底装什么火?
Q:古时放浸油棉芯,易失火;现多改用LED冷光源,既亮且环保。

A:龙灯有多重?
Q:九节龙约三十斤,需青壮年轮班举;巨型“百米长龙”可达百斤,用滑轮辅助。

舞龙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灯是哪个朝代的)-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A:非遗传承人怎么考?
Q:向区县文化馆递交作品与传承谱系,通过笔试、技艺演示、口述史面试三轮审核,最后由文旅厅公示。核心考核点在“活态传承”而非技巧杂技化


看一场地道龙灯的现场清单

  • 时间:农历正月十四至十六的亥时到子时(21:00-01:00),此时村巷最热闹。
  • 站位:鼓手在祠堂门口,龙队需逆时针绕村三圈取“回龙顾祖”之意;观众别挡在龙尾。
  • 习俗:等龙灯停稳,伸手摸一下龙须、龙角,可获来年平安,但切勿触碰龙眼。
  • 摄影:ISO设为1600,加暖色温3500K,能把纸龙映出温润火光。

舞龙灯非遗背后的“活态传承”危机

1. 手艺断层:一个村子懂扎龙骨架的老人只剩两名;
2. 表演同质化:广场比赛普遍追求翻转难度,忽略“敬龙舞”的仪式性;
3. 村规式微:过去“出灯罚谷二十斤”的规矩,今天没人敢管;
4. 文旅消费化:景区为了流量拆成五分钟快闪,丢了“走古事”的故事。


我的破局实验

去年我把一个90后程序员拉进龙灯队,他写的动作捕捉脚本能实时把龙身摆动幅度换算成风速数据,直播弹幕就能看到“龙行生云”虚拟特效。年轻人之一次觉得老技艺酷极了。实验告诉我:保护非遗,不是让时间静止,而是用现代语言重新点燃旧火种


尾声

《论语》提到“祭如在”,舞龙的每一次抡把甩尾,都像是向千年祖先的隔空握手。若想让这握手继续,就得有人把竹竿、灯火、鼓点、甚至一串代码接过来。你,要不要报名做下一任接棒人?

舞龙灯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灯是哪个朝代的)-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