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八三百科 文脉寻踪 5

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武钢拥有五项国家级、十余项省级非遗,包括钢铁技艺、口述史话、工器铸造等

为什么“武钢”会拥有非遗?

提问:难道一座钢铁厂只和钢筋铁水有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武钢自1955年筹建起,就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老匠人。他们从不同工坊、不同省籍来到青山脚下,把各自的“看家本事”一并带到了高温车间与轧机旁。岁月推移,这些技艺不再只是“生产手段”,而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坐标,因此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1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国家级名录三项:技艺硬核、故事鲜活

  1. 武钢炼钢技艺(传统冶炼技艺)
    引用《中国冶金史话》中的记载:“传统转炉与现代连铸结合的模式,是五十年代‘土洋并举’的经典样本。”这项技艺保留的手工测温、火花判断成分的细节,仍由第三代传人杨师傅示范给新入职的实习生。

  2. 武钢轧机工口述史
    老工人魏天祥的录音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头禅:“钢是炼出来的,更是‘轧’出来的。”他用300小时口述回忆,记录了中国之一根自主轧制的合金重轨诞生全过程。

  3. 武钢工器铸造
    当年吊运钢包的大型浇铸钩,其模具是木匠与铸工联手打造的“木范铁芯”,今天依旧挂在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里,成为“活的教具”。


省级名录精选:四把“老扳手”的前世今生

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2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 青山锅炉工号子:2017年被列入湖北省非遗,旋律简单却能在千米管廊间形成天然声场,工人称之为“声波定位”。
  • 武钢搪瓷标牌手工烧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台设备门口都有搪瓷铭牌,蓝底白字永不褪色,如今转化为文创冰箱贴,月销破万件。
  • 青山铁花艺:把废钢筋切割、加热、锻打后变成庭院雕塑,让“工业废料开出牡丹花”。
  • “红色高炉”宣讲技艺:讲解员要在12分钟内讲清“一座高炉如何折射一座城市”,对语速、停顿、走位都有量化标准。

新手该怎么体验?一张入门路线图

step1 线上预习:微信搜索“武钢有限文化旅游”小程序,提前免费预约老工人讲堂名额。
step2 工业现场观摩:每周六上午9:00-11:00对外开放“八高炉栈道”,需实名登记。
step3 手工坊体验:周日可到武钢大厦一楼“红钢坊”,跟着省级传承人李师傅完成一枚搪瓷冰箱贴,材料费38元。
step4 口述史录制:如果你的家族里也有人曾在武钢工作,可以带上旧证件到“工人村记忆馆”,志愿者会帮你录一段五分钟的微记录,免费赠U盘。


权威视角:行业学者怎么说?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教授在2024年《工业遗产蓝皮书》中写道:“武钢的非遗项目是中国重工业城市‘人—技—城’三位一体记忆的活样本。”这一评述被人民网引用后,推动了近两年政策补贴增长23.6%。

文学层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保尔在筑路工地的执着,与武钢老工人在高温区抢修的拼劲异曲同工。青山热轧车间曾在2021年把书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朗读片段,做成整点广播,工友们称这声音是“第二支安全帽”。


个人观察:非遗不是“锈带”而是“彩带”

在我看来,把高炉涂成咖啡拉花图案只是“网红”层面的做法,真正的亮点是把技术细节翻译成可感知的体验。当我亲手转动那台1962年的老式手摇鼓风机时,才真正体会到“吹见铁水流”四个字的分量。那一刻我明白,所谓非遗保护,就是让后来人在“烫”“亮”“重”的触觉中,与前辈隔空握手。

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钢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第3张图片-八三百科
(图片来源 *** ,侵删)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